斯里兰卡 " 一带一路 " 组织联合创始人玛雅 玛筑仁 9 月 9 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当前,国际体系已经难以应对气候变化、疫情、经济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全球性挑战。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性时刻,中方及时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全球治理倡议意义重大
文章指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治理倡议并不只是外交姿态,而是缓解国际体系压力以及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框架的最佳途径。
全球治理倡议建立在五项核心理念之上。第一,奉行主权平等。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
第二,遵守国际法治。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搞 " 双标 ",不将少数国家的 " 家规 " 强加于人。
第三,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倡导以人为本。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第五,注重行动导向。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
西方治理体系不符合现实需求
文章进一步表示,同上述核心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缺乏公平性、责任感和包容性,因为这是由一个偏袒强国的等级体系塑造而成的,常常将较小或影响力较弱的国家置于边缘地位。
这些强国对不符合西方利益的国家采取惩罚性措施,比如制裁、经济胁迫和政治孤立,这些行径进一步加剧了不平衡。西方经常打着 " 规则 " 或 " 价值观 " 的幌子为自身辩护,然而这些所谓规则在应用中却存在双标问题。西方的盟友可以免受审查,而非盟国却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一体系根植于西方对主要国际机构的控制。凭借否决权、金融主导地位和结构性优势,西方国家得以扭曲全球规则,以满足一己私利。西方国家没有因为通过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制造金融危机以及侵犯人权而受到惩罚,这撼动了全球治理的法律根基。
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
文章分析称,国际社会应当纠正上述错误,重申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应平等参与塑造全球规则。只有践行真正的包容理念,国际体系才能公平运作,进而维护全球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全球治理倡议并非一项孤立的提议,而是中国推动全球合作与改革的行动之一。中国认识到,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已经不再符合多极世界的需要,因此应当进行改革,以确保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塑造国际规范和制度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以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 " 全球南方 " 倡导构建一个平等相待的全球治理体系,并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以主权平等、相互尊重和包容性决策为基础的体系。" 全球南方 " 的目标并非用一个集团取代另一个集团,而是旨在改善全球治理,使其符合多极世界的需求。
中国通过 " 一带一路 " 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倡议,强调了利益共享、主权平等和尊重不同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同样的原则,中国也成为包容性多边主义的倡导者。
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摒弃冷战思维和保护主义,并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使其符合 21 世纪各国紧密相连的现实需求。
文章最后强调,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流行病、不平等和冲突等挑战过于复杂,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全球治理倡议坚持合作规则,符合现实需要,可谓正当其时,应当受到欢迎并得到落实。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