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29位评委经历线下或线上评选,共同评选出2025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

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了十三年,分学术类和大众类两类。
今年获得年度十佳的学术类著作中,《蔡元培全集》的编纂工作始于2015年,至2025年出版,历时整整十年。新版《全集》共12卷28册,首次以类编的形式整理蔡元培全部著述;葛兆光所著的《中国思想史——1895年以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修订本)聚焦“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这一主题,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新的修订版也加入了作者自初版二十多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罗志田的《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剖析中国近世思想巨变,揭示近代“士变”的关键性转折。这本带有通论性质的新著,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
心理学在当代被广泛关注。威廉詹姆士著《心理学原理》被学者们评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詹姆士用十二年撰写了这部经典,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心理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理论,并大致确定了此后百余年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范畴。全书共28章,涉及的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大卫利文斯通史密斯著《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颇具猎奇色彩,书中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私刑事件切入,细致辨析非人化的本质,并援引大量历史事例,探讨非人化与种族主义的关联、等级制背后的心理学,以及人类彼此承认的意义。
语言与词汇的使用越发混乱的当代,一部《汉语称谓词典》被评委们认为“恰逢其时”。这本工具书中,搜集古往今来汉语中出现的各类称谓词语有4万2千多条,目前最为全面反映汉语称谓历史的工具书。书中对于有多个意义的词目细致地分立了义项,并按照词义发展的源流安排顺序。同时,在每个义项下都提供了来自历代文献的可靠例证,清晰地展示了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和演变。
数字与AI,是近两年最被关注的话题,《数字时代的人论文库》是一套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洪亮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丛书。它旨在回应人工智能、人类增强等前沿技术对“人”的传统理解带来的挑战,并从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自身传统出发,重新探讨“人之为人”的意义。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打破学科界限,综合文理方法,从多角度切入,回应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危机与新希望。
《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把欧洲文明拆解为16个核心专题,覆盖文明演进的关键维度。书中最鲜明的特色是提出欧洲文明五种“元规则”,将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程序权利、自卫权利、生命权利等贯穿欧洲发展的这些核心准则提炼为文明的“胚种”。这些深层次规则决定了欧洲社会的走向,更成为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根基。

评议现场
2025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的大众类作品中,简体字版的《国史大纲》被多位评委提名。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为抗战中陷入绝境的中国军民注入必胜信心。 时隔85年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希望让钱穆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煌煌巨著之外,札记、随笔因为更适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而被关注。《诗与非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札记》是克罗齐为撰写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所作的札记。他以直觉式的洞见捕捉到了司汤达、波德莱尔、莫泊桑、福楼拜、易卜生等文学家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呈现的诗性表达,以及由此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与思想魅力;《条条大路通作文》是百岁文学大师王鼎钧给中小学生的作文课。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重在启发,一窍通了百窍通,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条条大路通作文”。
自然科学作品中,一部《倭黑猩猩与无神论者:在灵长类动物中寻求人道主义》脱颖而出。书中引用大量文化典故和灵长类动物的行为轶事,将动物王国的生动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哲学分析交织在一起,由此生动揭示了生物精神世界的奥秘,探讨了宗教/非宗教与社会性/生物性道德哲学之间的复杂关联。
《反思无人机》反思了“无人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作者夏马尤把无人机问题作为一个政治—伦理—法理的综合议题:他不仅讨论技术与战术,更把无人机置于“国家对人类的猎捕”、责任分散、远程暴力合法化与民主监督弱化的框架中加以批判,从而构建了一套有关“无人机作为政治想象与权力实践”的理论话语。
《流动的盛宴:不可思议的食物之旅》是一本关于食物如何旅行的书。作者重点介绍了橄榄油、三文鱼、番茄、口香糖、咖喱、香蕉、酸奶、葡萄酒、茶、草莓、小麦和玉米等从农场到餐桌的非凡之旅,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政治、经济、环境甚至艺术的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奉行“自然主义”,梭罗因为主动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而被大家关注。梭罗的《两河一周》中,梭罗通过七日漂流日记的形式,将自然观察、历史掌故、神话传说与哲学思考交织成篇。“量子力学”成为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调侃,而一本《量子纠缠》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将物理学家为理解量子纠缠而提出的诸种假说展现在读者面前,帮助非专业读者理解理论量子物理之门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