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MONEY研究室
作者:文心
近日,同程旅行通过旗下艺龙网收购了新生支付,这笔交易金额高达约3亿元,让同程旅行成功将海南唯一一家全牌照支付法人机构收入囊中。
几乎与此同时,B站与甬易支付失之交臂,后者最终花落民营企业500强正凯集团。而就在不久前,京东、唯品会等公司也纷纷对旗下支付机构增资,互联网行业掀起了一场支付牌照争夺热潮。
巨头扎堆入场
互联网巨头们的支付牌照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年以来,支付行业并购案例显著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同程旅行收购新生支付的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
业内人士透露,同程旅行为获得这张支付牌照付出了约3亿元代价,而这张牌照的价值在于其“全牌照”资质——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电话支付等多项业务许可。新生支付作为海南省内唯一一家全牌照支付法人机构,这一地域优势在同程旅行的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意义。
B站的支付牌照之路则略显坎坷。2021年,B站曾以1.18亿元成功竞得甬易支付65.5%的股权,这一举动当时被业界视为B站构建商业闭环的关键一步。然而,这笔交易最终未能获得监管批准,甬易支付最终花落正凯集团。这表明支付牌照交易通过监管审批存在不确定性。
互联网企业布局支付牌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2020年,华为通过收购讯联智付100%股权,拿下了移动支付牌照,成为手机厂商中布局支付业务的代表。而更早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已成为支付行业的两大巨头。
如今,主流互联网企业几乎都已“持证上岗”。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通过收购合众支付获得支付牌照,并将其更名为抖音支付;拼多多通过收购付费通获得支付牌照;美团收购钱袋宝;小米收购捷付睿通;京东早早布局网银在线;滴滴收购一九付;携程收购东方汇智……
支付牌照交易市场估值也经历了巨大波动。2017年初,随着央行暂停新支付牌照发放,一张包含5项业务的支付牌照在市场上最高叫价曾达30亿元。而如今,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与监管趋严,牌照估值已回归理性。目前一张仅含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牌照市场价格约为2-3亿元,包含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牌照价格则在4-5亿元左右。
支付牌照交易市场的活跃,反映了互联网企业对构建完整商业生态的迫切需求。在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支付作为商业交易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巨头们必争之地。
支付牌照的核心价值
互联网巨头为何对支付牌照如此热衷?这场支付牌照争夺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节约通道成本是最直接的动力。业内人士分析,以一个年交易额万亿级别的平台为例,如果完全依赖第三方支付通道,每年需要支付数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交易手续费。而通过自有支付系统,这笔费用可以大幅降低,甚至可能减少一半以上。
根据拼多多早年招股书披露,2018年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向拼多多提供微信支付服务,并根据交易收取0.6%的支付处理费。按照2018年拼多多GMV达4716亿元计算,仅支付手续费就超过28亿元。对于交易规模巨大的互联网平台来说,这笔费用累积起来相当可观。
更重要的是,支付牌照能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账户体系,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的闭环和数据沉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支付账户需要绑定银行卡,属于‘强验证’的金融类账户,相比普通注册账户含金量更高。这些沉淀的金融数据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可以用于用户画像、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平台类型的商家,没有支付就没有各种数据,就难以直接触达C端流量。在当前环境下,互联网平台仅依靠流量变现的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必须建立自己的生态闭环。而有了支付牌照,形成自己的账户体系和用户绑定,才能够真正实现用户在自己生态体系的留存。
同时,支付业务还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沉淀资金收益。根据行业惯例,支付机构可以将客户备付金存放在银行产生利息收入。虽然监管部门对备付金集中存管有严格要求,但相关资金仍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收益。
此外,自有支付系统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美团支付产品负责人曾对外表示,自有支付系统可以将交易成功率提升2-3个百分点,这对于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平台来说价值巨大。
支付牌照还是企业拓展金融业务的基础。从消费金融到供应链金融,从理财服务到保险经纪,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业务都需要以支付为基础。没有支付牌照,这些业务的开展将面临诸多限制。
牌照的未来趋势
在当前强监管环境下,持牌经营已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2024年7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未经依法批准,擅自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依法予以取缔。
这意味着,支付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已成为监管底线。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完善,‘持牌经营’已成为各行各业涉及金融业务时的基本要求。支付作为商业交易的底层支撑,是连接用户、商户与场景的核心枢纽。”她进一步指出:“以支付工具为切入点,企业不仅能打通C端消费与B端服务的全链路,还可通过开放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增强整体业务的黏性与活力。”
跨境支付正成为支付牌照的新价值增长点。以连连数字为例,根据其2024年财报,该公司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达到2815亿元,同比增长63.1%,其中跨境支付业务毛利率高达72%,远高于国内支付业务。这一数据凸显了跨境支付的盈利潜力。
对于同程旅行这样已在网络小贷、消费金融、保险代理等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来说,收购支付牌照将进一步弥补其牌照方面的空缺,构建更完整的金融业务版图。苏筱芮认为,在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支付、消费金融等核心牌照已成为头部企业的“标准配置”。
支付牌照的价值还体现在数据安全与合规方面。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企业通过自有支付系统处理用户数据,可以更好地满足合规要求,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未来支付牌照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细分场景和跨境业务。比如旅游场景的支付解决方案、跨境电商的支付便利性等。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也将改变支付行业的竞争格局。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支付机构的风控能力、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支付牌照争夺战的背后,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深层变革。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巨头们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构建生态闭环,支付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便成为了必争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