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板科技”)正式获得IPO注册批文,即将登陆上交所主板。从2025年6月28日申报材料获受理,到7月18日进入问询阶段,再到10月31日上会通过,最终顺利拿到注册批文,红板科技的整个IPO流程仅耗时四个多月,创下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主板审核的最快纪录之一。在红板科技背后,宇树科技132天完成IPO辅导、联合动力不足270天实现挂牌上市等案例同样引人注目。一系列快速过会的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清晰的趋势——注册制下,A股IPO审核正实现“提速不降标”的高效转型,为制造业、科技产业等实体企业打开了更通畅的资本通道。
红板科技IPO流程“快马加鞭”,制造业企业审核标杆凸显
红板科技的审核进程堪称“教科书式”高效。2025年6月28日,上交所正式受理红板科技主板IPO申请,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仅仅20天后的7月18日,交易所便发出首轮问询函,针对公司主营业务、募投项目等关键问题提出16项问询。红板科技迅速组织中介机构响应,于9月下旬提交首轮问询回复,随即便迎来第二轮问询,10月下旬完成全部问询回复工作,10月31日顺利通过上市委审议,11月上旬即获取注册批文。
“这样的审核效率在两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深耕IPO业务十余年的投行人士杨鸣向记者表示,2023年下半年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后,主板企业从申报到上会平均耗时普遍超过12个月,部分企业甚至因审核周期过长而主动撤回材料,而红板科技将这一周期压缩至五个月内。
红板科技的高效审核并非偶然,其所处的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及自身的业务优势成为重要支撑。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专注于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是行业内HDI板收入占比较高、能够批量生产任意互连HDI板和IC载板的企业之一。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高端显示、工业控制、通讯电子、计算机及周边设备五大领域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其中不乏OPPO、VIVO、比亚迪、西门子、英特尔等行业龙头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红板科技营业收入从22.05亿元增长至27.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1.41亿元增长至2.14亿元,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绩呈现爆发态势,在营收同比增长43.48%的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6.91%,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累计达3.3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4%以上,形成46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高端HDI板相关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注册制改革深水区:审核“提速不降标”的底层逻辑
红板科技的快速过会,是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审核机制优化的必然结果。自2024年5月IPO审核重启以来,监管层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通过流程再造、聚焦核心、强化信息披露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审核效率的显著提升,“提速不降标”已成为交易所审核的核心原则。
审核流程的精准化重构是效率提升的基础。记者从沪深交易所了解到,当前IPO审核针对不同申报板块的建立明确定位,制定差异化审核标准。
对于红板科技这类制造业企业,审核重点集中在行业代表性、业务稳定性、模式成熟度、数据真实性等相关指标;而对于科技型企业,则更聚焦科创属性、研发投入强度、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等维度。这种分类审核模式避免了“一刀切”式的问询,大幅减少了冗余问题,使审核更具针对性。
问询轮次的压缩和问题聚焦度的提升成为显著特征。2023年以前,A股IPO企业平均经历3-4轮问询,部分复杂项目甚至超过5轮,而2024年以来,超过80%的企业通过2轮以内问询即完成审核,问询问题数量也从平均每家60余个降至30余个。以红板科技为例,两轮问询均围绕行业代表性、募投项目合理性等关键问题展开,未出现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发散式”问询。
投行人士杨鸣表示:“现在的问询要求‘问在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既帮助投资者看清企业价值,又为企业节省了回复时间。”
审核流程的公开化和可预期性进一步增强。如今,从申报材料受理、问询函发出、回复披露到上会安排,所有关键节点均通过交易所官网实时公示,企业和市场能够清晰掌握审核进度。同时,交易所还发布了各行业审核指引和典型案例汇编,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明确的申报参考。红板科技董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清晰的审核标准让我们在申报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避免了盲目整改,这是我们能够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提速不降标”的核心保障在于监管力度的同步强化。在审核效率提升的同时,监管层通过提高现场检查比例、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建立常态化抽查机制等方式筑牢质量防线。2025年以来,证监会对拟上市企业的现场检查覆盖率已提升至33%以上,较2023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重点核查财务真实性、关联交易合规性等问题。
募资监管的精细化成为“不降标”的重要体现。当前IPO审核对募投项目的审核标准全面升级,形成了“严审投向、严控规模、严问必要性”的“三严”机制。2024年以来,A股IPO企业平均募资规模较此前下降20%,但用于主业投资的比例则明显提升。
例如,红板科技此次募资金额20.5亿元,全部用于“年产120万平方米高精密电路板项目”,而没有出现过往IPO项目中较常见的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
多点开花:近期快速挂牌企业勾勒审核提速全景图
红板科技的高效审核并非个例,从科创板的科技新锐到主板的制造骨干,近期多家企业的快速挂牌共同勾勒出A股IPO审核提速的清晰图景。这些企业来自不同行业,但都凭借自身质地优势和规范运营水平,在注册制审核中实现了“加速跑”,同时也印证了审核机制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导向。
宇树科技的“闪电辅导”成为科创板审核提速的典型案例。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宇树科技2025年7月正式启动IPO辅导,仅用132天就完成了辅导验收,创造了科创板辅导周期的最短纪录,拟冲刺科创板,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联合动力则刷新了近两年创业申报至上市的最快纪录。这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电控和电机第三方供应商市场份额均超过10%,位列行业第一。公司2024年12月28日IPO申请获受理,2025年9月25日便完成发行上市,整个申报周期仅269天,较创业板平均周期缩短近一半。
红板科技2024年为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提供手机HDI主板1.54亿件,市场份额高达13%。公司在手机HDI主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已成为全球手机HDI主板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
梳理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可以发现,它们均具备清晰的主营业务、稳定的盈利能力、核心的竞争优势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宇树科技的技术壁垒、联合动力和红板科技的行业地位,都成为其快速辅导、快速通过审核的核心支撑。
审核提速背后的资本使命和监管担当
审核提速让企业资本计划更明确,显著降低融资成本。红板科技借助高效审核按计划推进PCB产能升级及IC载板研发募投项目,据测算,审核周期每缩短一个月可为其减少约300万元成本,累计节省超千万元。
对制造业而言,高效融资加速产能升级。红板科技“年产120万平方米高密度PCB生产线”等募投项目达产后将新增22.5亿元年销售收入,新增利润总额2.56亿元。
红板科技的高效IPO,是注册制深化与监管高效的缩影。在“服务实体、支持科创”导向下,IPO审核已实现“严进快出”转型,既守牢质量关,也回归资本服务本质。
审核提速源于监管理念革新——从“管企业”到“管信息披露”、从“一刀切”到“分类审核”,叠加“智慧审核”系统的技术赋能,精准引导资本流向优质企业。2024年以来,制造业与科技企业占IPO过会比例显著提,有力支撑实体经济。
未来,注册制将持续完善,监管、企业、中介与投资者需形成合力。随着红板科技启幕上市之路,A股“提速不降标”进程将推动资本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注入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