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治理“去美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连续缺席多边舞台。
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国际规则与规范,建立了 " 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 "(rules-based order)。
联合国总部大楼。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占据美国主流地位,美国开始从全球多边治理体系中全面后撤。
人权审议 " 缺席 "。
11 月 7 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专题会议,计划对美国进行第四轮国别人权普遍定期审议。
自从 2008 年确立该机制以来,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 193 个成员国都接受了三轮评估审查,但美国却成了唯一的例外。
美国不仅拒绝提交本国人权报告,其代表更是公然缺席审议现场,这种 " 开天窗 " 的行径, 对联合国人权监督审议机制的公平性与权威性造成了严重挑战。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专题会议。
特朗普政府的蓄意缺席遭到众多国家强烈谴责,各国通过制定新议程、推出新倡议等一系列举动,确保了人权审议机制不因美国的缺席而停摆,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向更公平、更公正、更权威的方向发展。
气候治理 " 缺位 "。
11 月 10 日,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在巴西隆重召开,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国,特朗普又一次故意回避。
美国未派任何高级别代表出席峰会,仅由国务院一名负责环境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率技术团队参加。
与此同时,美国还公开宣布,由于国会未能通过相关拨款法案,因此无法履行对绿色气候基金(GCF)2025 财年的出资承诺。
大会主席多拉戈在峰会上发言。
但美国的缺席并未阻碍会议进程,经过 13 天密集磋商,大会通过了《全球动员 团结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倡议,明确发达国家要帮助欠发达国家构建气候韧性。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大会首次将贸易议题纳入成果文件,明确反对以气候为名设置不合理的贸易壁垒,并重申对全球 16 亿弱势群体的支持,是名副其实的 " 科学的胜利、多边主义的胜利 "。
经贸合作 " 缺责 "。
11 月 22 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这也是 G20 首次在非洲举办。(另见本号文章 离了美国,地球照样转!)
峰会开幕前,特朗普不仅明确表示美国将缺席本届峰会,更公开威胁将 " 一票否决 " 约翰内斯堡宣言,并将南非踢出 G20 成员国。
特朗普的威胁言论,严重破坏了 G20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合作氛围,也为峰会能否顺利进行蒙上了阴影。
尽管特朗普连续放狠话施压,但与会成员国还是顶住了压力,开幕当天便就大会核心议程达成共识,通过了包含 122 条内容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创下了 G20 峰会的新纪录。
与此同时,本届峰会还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不仅金砖国家扩容计划获得默许支持,沙特、埃及等 6 国确认加入,加拿大、印度、阿联酋等国也借机深化交流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合作方案和投资承诺。
在峰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加拿大总理卡尼公开表示," 即使没有美国,世界照样运转 ",说出了不少国家的心声。
这充分表明,各国已达成普遍共识,全球主要经济体完全有能力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自主构建高效务实的国际经贸合作格局。
全球治理加速 " 去美国化 "。
全球多边治理体系的 " 去美国化 ",本质上是特朗普单边主义与全球多边主义激烈碰撞的结果。
单边主义透支信誉。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将 " 美国优先 " 理念推向极致,奉行强硬的单边主义与 " 交易式 " 外交。
此举不仅背离了多边协作精神,更严重透支了美国的国际信誉,使其从全球治理的 " 领导者 " 沦为了 " 规则破坏者 "。
在国际政策层面,美国大肆推行 " 退群 " 计划,密集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和一系列重要的多边框架。
这种责任逃避的行为,不仅造成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显著缺口,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基础,加剧了全球多边治理体系的 " 边缘化 " 与 " 空心化 " 风险。
在经贸领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强势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各国展开无理打压,严重侵害他国经济利益。
通过与多国签订不平等贸易协定,特朗普企图迫使相关方选边站队,从而主导建立新的国际经贸体系。
当各国深刻认识到特朗普政府极致的利己主义外交政策后," 去美国化 " 便被视为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一个重要选项。
盟友体系出现裂痕。
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无常,导致美国与传统盟友间的信任不断流失,加剧了传统盟友体系的离心离德。
当前,欧盟、加拿大等多个美国的传统盟友,已在多个领域展开系统性调整,加速推进以 " 战略自主 " 为核心的 " 去美国化 " 进程。
一方面,在特朗普的冲击之下,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加速松动,美欧关系裂痕正从单一的军事安全领域,延伸至政治、外交、经济等多个层面。
特朗普企图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秩序,与欧洲奉行的全球化、多边主义严重相悖,双方在战略方向上爆发了根本性分歧。
另一方面,美国的部分盟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拒绝在中美间 " 选边站队 ",转向运用多边治理平台塑造于己有利的环境,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多边治理体系的 " 去美国化 "。
全球南方集体觉醒。
当前,随着全球南方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与主体意识的觉醒,各国不再只是表达诉求的参与者,而是推动议程、塑造结果的关键力量。
从金砖国家机制历史性扩容,到上合组织影响力持续扩大,全球南方国家正通过日益紧密的多边合作网络,系统性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当全球南方国家不再将自身视为 " 依附者 ",而是意识到 " 集体力量能重塑规则 ",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国际话语权,更让国际多边治理体系从 " 西方主导 " 转向 " 多元共治 ",为 " 去美国化 " 提供了广泛民意与实践支撑。
当前,国际治理的 " 去美国化 " 潮流绝非偶然,而是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透支美国国际信誉引发的系统性反噬。
美国缺位留下的空间,正在被新兴力量、多边合作与全球南方的集体行动所填补,这不仅是国际力量的重新洗牌,更在深刻重塑着全球治理的底层逻辑。
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具韧性的国际新秩序,正在 " 去美国化 " 的进程中加速成型。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